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沖縄]1029日誌:米店






是一家開了十五年的米店,有全國各地各種價位的米
因為什麼都不知道我就買了最便宜的千葉米三公斤

老闆娘說可能要一段時間叫我坐一下,笨蛋如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要現場精米。

老闆很可愛,聽說我從台灣來,就一邊篩米一邊跟我聊台灣,短短十幾分鐘他從沖國大也有很多台灣學生,說到台灣學生很努力遇到中國就很辛苦(剛開始有點聽不懂,後來才知道他在講三一八),說到沖繩也在大変(真的很難翻耶這個字)的狀態,然後叮嚀我千萬不要跟中國人聊政治。


1.
這大概是來一個月第一次遇到店老闆主動一直聊天。

不管你去哪裡,即便外國人是個有點特殊(但在沖繩又其實很普通)的身分可以當個話題,客人總是被當成客人對待。大多數人不會跟客人或剛認識的人聊政治,除了偶爾遇到一定要跟你宣揚政治理念直到你同意的微偏執阿伯,他也不管你是誰,他只想對你說他想說的。

在這裡第一次遇到店主給人這種感覺,對方自己先把對於消費者禮貌的距離感拿掉了。對米店老闆來說,身為一個顧客的我就跟來買米的社區鄰居,或打電話來訂米的熟客沒兩樣,

跟誰都可以好好說上話,沒有依照身分精準計算出能互動的選項,不靠判斷能說什麼來擠話題,是很有光、很厲害、而且很在生活裡的一件事。
我也總是嘗試找出一些可以跟人聊的話題,可是沒辦法這麼自然,總是自己先擺一點距離感等待對方的反應,是害怕被拒絕被覺得裝熟吧,獅子座無謂的自尊心。因為自己做不到,所以只有新認識的人本身是這樣的個性,或彼此有很多很多時間才能變好。



2.
反覆提到的事就是無法掙脫的事,無論是從正面說或反面說它。

如沖繩的大小紀念碑總得一再重申和平的重要,背後肯定是有許多沒辦法短時間內消解的戰爭傷痕,包括到今天還要繼續跟基地戰鬥。
在這些很普通的日常互動裡面,都隱約看到傷痛的痕跡與抵抗的力量,而這個力量讓沖繩的中年人某種程度上有更開放包容的強大內心。

如果資源分配不均已經讓一些人處在豐富的一端,不管形成資源不均的是不是為了什麼合理甚至偉大的理由,為什麼要不均的受害者自己舉證反抗的理由這件事,會被視為理所當然呢?

在這個時候馬上說,離開對立脫離綑綁,有點太早了。
尤其由被非受害者來「建議」這種自由,那個事不關己的畫面看起來特別殘酷,雖然這當然不代表這不是我們希望達成的。再次想到囍帖街。

倒不如說,希望有些時候,還是可以把自己當成觀察對象,看見自己是怎樣被綁住,還有自己是怎麼走過那些過程,辿り着きたい的過程(也就是不管有沒有到終點)。我們的脫離或自由難道不是從這裡開始的嗎,
或者,從這裡開始的話,是不是更能夠把追求平等追求權利的立意和意識層次的認同,轉換成內裡的開放多元。




扯遠了呢。

3.
這也是我第一次自己到活生生的米店買米。

不是看著被當成古蹟圍起來的古代碾米篩米器具,也不是特別為了體驗特別去學習產米過程(當然有心而且實際去做這件事也很重要)。

我只是作為一個一般情況下需要米的人,但是跟離產品更近一點的人產生了互動。
比起去3A拿一包米結帳,算是很幸運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