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沖繩]用琉球島弧述說的戰爭經驗:母語被充分尊重的兩小時(2018.6.17)

(臉書移動)



 「しまくとぅばで語る戦世」(用琉球語述說的戰時)是一個1997年開始的計畫,讓經歷沖繩戰的爺爺奶奶們用琉球語講他們的戰爭經驗。系統性採集沖繩戰的口述史是從60年代開始,但一直以來都是日語訪日語答。

 

 屋嘉比収說,同一個人用日語跟琉球語講一樣的內容,表情,語氣,停頓點都完全不一樣。不只琉球語才是他們的母語,戰場上她們跟家人的對話也都是琉球語,顯然用日語重述的時候,她們必須要為了聽眾翻譯她們當時的所說所想。

 

 影片是剪輯版,印象最深刻的是少數聽得懂的部分幾乎都是戰爭相關的單字,比如「中隊」「戦闘」「斬り込み隊」,也就是這些字在沖繩語裡本來沒有,也沒有被內化,就直接用日文被記下來了。而最有趣的是,每個人的段落都有分前半和後半,中間穿插「日本語字幕なしでご覧ください」(接下來請看無日文字幕),我到大概第三個人才發現前後的內容是不同的,但也沒辦法,聽不懂就是聽不懂。
 


 
 比嘉座是一個用琉球語演出的劇團,跟證言影片放映會搭配演出多年,演員都是年輕人從頭開始學
琉球語到可以上台演戲。他們今天的演出,是關於一個少年逐漸回溯聽到直升機的聲音就發瘋的阿茲海默症爺爺的戰爭經驗。同樣的所有戰時場面我幾乎聽不懂,只能靠動作表情猜,但邊看才突然意識到這樣日語跟沖繩語交錯,而非「翻譯」成日語的演出片段反而貼近真實。
 
 坐在前排的奶奶們總是在跟自己不同的時間點笑出聲或頻頻點頭。她們是真正經歷過戰爭的人(至少坐我前面的奶奶說她經歷過十·十空襲),雖然年輕人的
琉球語跟她們的交談比起來顯然有「日語口音」,但這恐怕是他們的母語難得被尊重的時刻。
 
 我們習慣
琉球語有人幫我們加字幕,習慣所有生活的場面遇到她們仍然用日語,從來沒有人會怪罪我們不用琉球語跟她們溝通。只有在這兩個小時裡,全場以沖繩語為主,不是所有部分都有日語翻譯,而聽不懂的我們只能接受。
 
 我每天講日語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障礙,很多生活的場面確實也沒什麼動腦組織隨便亂講也會通,可是整天下來還是會累,如果對方聲音太小或有口音必須聚精會神的聽,累的速度就會三級跳。
 
 就算語言本身的差異沒有中文跟日文那麼大,是像中文跟台語一樣好了,對阿嬤(當然還有阿公)們來說,幾十年生活中理所當然不能以自己的母語為主是怎樣的感覺呢?富山一郎強調要從沖繩戰證言中看到被殖民者被動員的身體(而不只是思想上的日本化)讓他們在心裡把自己他者化,語言的影響在今天更被當成理所當然難以察覺,只在這兩個小時被問題化。
 
*補記:剛剛看到說戰時念小學的人已經在家在學校都說標準語了,但大五歲的人在家還說
琉球語。想想可能也有人是我一輩子無法理解的雙母語,但差幾歲經驗就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