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沖縄][回國前企劃之二]:沖繩戰與和平學習

沖繩戰大概可以談一千零一夜也談不完,但我也沒有念書念到可以談得了那麼多,所以就來製作懶人包吧: )
*基本上我的懶人包可能會跟一般人讀沖繩戰的悲慘印象不一樣,是把留學生課程的平和学習、琉大共通教育「沖縄の基地と戦跡Ⅰ・Ⅱ」、跟自己念得沒幾本書全部摻在一起寫成的,歡迎提問批評指教><

{沖繩戰懶人包}

今年是2015年,也就是二戰結束七十周年,想當然爾在沖繩、長崎廣島都有重要的慰靈活動。安倍首相也發表了立場不同的人。
沖繩戰被認為是日本國土唯一的地上戰(但這個說法還有些細節爭議,至少說是最大最慘烈的地上戰是沒問題的)1945年美軍決定了冰山行動,要從沖繩作為據點準備進攻日本本土;而對日本來說,沖繩則被當作「捨て石」(圍棋的戰略性棄子),當時沖繩日軍最大的目標,就是盡可能拖延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時間。
194541日美軍從沖繩本島中部西岸的北谷-嘉手納-読谷一帶登陸,日軍為了護住首里城的據點,在中部建立起擋住美軍前進的密集戰線,北部則很快被美軍全部攻下。五月下首里城失守後,日軍往南撤退,直到623(一說22)軍官牛島滿在最後的據點摩文仁自殺,算是沖繩戰名義上結束的日子,這天也成為慰靈之日,全日本只有沖繩這天是假日。

美軍移動的戰線與日期  (沖縄的基地與戦跡Ⅰ課堂資料)

當時的沖繩也像台灣一樣施行皇民化,民眾被教育成為俘虜是可恥的,因此有人自殺,也有人被日本軍逼著去自殺。多數居民想有日軍在比較能被保護而往南部逃,躲在鐘乳石洞「ガマ」裡過生活,鐘乳洞裡涼爽下雨會滲雨水,最起碼確保飲水無虞,也有證言說進到洞裡的第一個感覺是「這是是天堂」,因為外面是被稱為「鐵之暴風」的槍林彈雨,而裡面完全聽不到槍砲的聲音。隨著戰況變得激烈,槍炮日夜轟炸反而很多人在逃難中途犧牲。投降的人陸續被送到收容所,但因為牛島滿自殺前的遺言要大家戰到最後,美軍在最後的期間甚至用了火焰槍之類殘忍手段,殺盡不願投降的人以徹底佔領沖繩。

整個沖繩戰造成了沖繩居民四分之一人口的犧牲,除了自殺的人、戰死的人之外,也有很多人是戰後仍死於糧食不足營養不足和瘧疾。平和祈念公園的「平和之礎」上,不分軍民不分國籍,刻了所有在沖繩戰戰死的軍民,以及中日戰爭到太平洋戰爭中戰死的沖繩出身者的名字。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不畫任何界線去反省戰爭的發生共創和平,據說是全世界唯一這麼做的戰爭紀念館,但也有意見認為這樣有河蟹掉責任歸屬的危險。
對一般人而言走過去可能就只是一些陌生的名字毫無感覺,但之前遇到的遺族天主教修女所言,本來不覺得只是刻個名字石頭有什麼,「親手去摸戰死父親的名字的時候,還是覺得心裡深處某些東西被翻起來了。」似乎不少遺族都有這樣的體驗。
以下介紹幾個比較常被討論的點,沒興趣的人跳著大致讀一下也無所謂,包括1.「集団自決」或「集団死」2.日本軍的虐殺沖繩居民3.學徒隊4.疎開。

平和の礎(2015/1)


1.「集団自決」或「集団死」
大家都聽過皇民化教育為天皇戰死才是光榮的,但為了讓人民死得甘願(),當時的人民還被教育一件事,那就是美軍很可怕,會虐殺姦殺戰俘,與其活著痛苦不如自殺,有些人親手殺了自己的家人自己卻沒死成抱著愧疚和痛苦活著,有些人是日軍幾個人發一顆手榴彈,剛好手榴彈是不發彈的其中一些人活下來。在美軍實際上最初(3/26)登陸的「慶良間諸島」,就有三四百人這樣結束生命。
(第四張是最有名的集団自決照片,平和祈念資料館也看得到:
http://tamutamu2011.kuronowish.com/okinawasenn.htm
)
(鬼畜米英的宣傳畫,畫得超像日本鬼的XD
http://blog.goo.ne.jp/rebellion_2006/e/1225831addc275ad4140b4323208c5e1)

但事實上,美軍因為簽了日內瓦公約,無關軍方士兵本身意願,都必須善待願意投降的俘虜。
美軍為了勸居民投降,用廣播說對著洞窟裡說「デテコイ」(語氣大概是「給我出來」)、出來我們不會殺你,但一直被教育「美軍很可怕」的民眾剛開始大都不願相信。夏威夷等地的沖繩移民因為會說日文,說服了很多人出來投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日軍常不准民眾投降、把嚎泣不止的嬰兒殺掉最有名的南城市糸数壕「アブチラガマ」,直到地面上早就被美軍佔領的八月,日軍都不讓躲在洞裡的居民出洞投降,因此也有此一說是,相對於軍民共用的洞,只有一般居民躲藏的洞活下來的機會更大。
另外,雖然以前常用的說法是「集団自決」,但鑒於某些情況根本是日軍連恐嚇帶逼要民眾自殺,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說法會讓人以為居民都是忠於天皇而自願聖潔地死去,認為用「集団死」比較恰當。2007年,因為各教科書刪減二戰關於「集団自決」的內容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包括之前吵慰安婦問題在內,我們似乎很喜歡以自願或被迫來決定最後的評價。證言確實有許多人說當時完全相信寧可自殺也不要被美軍俘虜虐殺,然而不但「美軍會虐殺俘虜」這個說法是由軍方不斷灌輸而來,日本軍方作為國家權力對民眾有怎樣的說服力或恐嚇力,也應該要被納入考量。自願跟被迫是假命題,並不是一條線劃下去就可以斷定評價。
(*辜狗慰安婦的話會馬上出現韓國慰安婦的證人說謊他們根本就是賣春婦之類,然後用一些其實也沒有多有說服力的證據,如果大家不怕被寫那些文章的日本人噁心到可以自己辜狗一下。)

2.日本軍虐殺居民、把居民當間諜
最常被提及的是「說沖繩方言就會被當成間諜殺掉」,聽來荒謬,但他的背景其實是日軍本來就對沖繩人存在歧視,加上當時的狀況是,居民其實在地上戰開始以前幫忙了很多日軍的陣地建設,而且生活也幾乎是軍民混住的狀態,軍方害怕居民一旦成為俘虜可能會洩漏所謂軍事機密,因此當居民用日本兵聽不懂的沖繩方言溝通,會讓日軍士兵感受到無法掌控而感到恐懼,種種原因交雜之下產生的結果。
事實上沖繩戰的軍民關係並不是剛開始就那麼糟,當時居民以為日軍事來保護他們,但就像前面說的,事實上日軍的目標是保護天皇延緩本土進攻的時間,所以。
此外也有一些情結,例如本島北部的「渡野喜屋」事件,是日本士兵因為同伴下山去居民收容所探敵情一去不回心生報復,在海邊對收容所居民開槍掃射(但美軍事實上並沒有殺掉探敵情的日本兵他們隔天就回去了)。其中某個程度上也包含了日本軍對投降的收容所居民不用忍受避難刻苦生活,有美軍發的有東西吃的各種羨慕忌妒恨。

3.學徒隊

當時徵招了沖繩的學生們,女生作為軍醫院的護理人員,男生則幫忙後勤支援接電報線,其中也有部分成為轟炸戰車等的敢死隊大多一去不回。
或許有不少人,尤其早期跟團來過沖繩旅遊的人,聽說過「姬百合學徒隊」(ひめゆり学徒隊)。1953年的電影「姬百合之塔」第一次讓日本本土正視沖繩戰的受害情況(戰後日本本土的人大多不知道沖繩戰發生了什麼事),並且在1989年建成了姬百合學徒隊平和祈念資料館。姬百合是由當時沖繩女子師範學校的和第一女高合併的學徒隊,隨著戰線一路往南退,原本在南風原陸軍醫院戰壕的學徒,也繼續分散撤退到更南邊的洞穴,不少學徒最後的據點就是現在糸満「姬百合塔」的位置。六月下旬牛島滿長官自殺後,學徒隊就被下了解散命令,學徒隊忍受了戰壕洞穴裡的臭味,冒著被炸死的風險趁夜把受傷截肢的士兵手腳送出洞穴外,「為了國家」拚命照顧傷患,此刻卻突然無所適從,很多人在逃難的過程中喪身,師生兩百多名只有半數活下來。
其他還有八個女子學徒隊也大多被分散在其他壕裡照顧傷患等,而相對來說,男子學徒隊資料則少許多。


姬百合之塔(2014/11)
姬百合師範學校原址附近的紀念雕像(現大道小学校)(2015/6)
南風原文化中心外的壁畫(2015/3)

Google Map可以看到南風原文化中心重現陸軍醫院戰壕的樣子。http://ppt.cc/L65nN
(它其實拍得太亮了,現場真的很有臨場感,當初一個人去很可怕)

4.疎開
指的是讓老人小孩避難到相對安全的地方,例如從沖繩本島避難到九州,從宮古島八重山避難到台灣,但有軍方文件證明,當時的考量並不是人命,而是不讓這些老弱跟有辦法幫助戰鬥的人搶糧食、阻礙交通、造成戰鬥的負擔。

明記疎開理由的日軍文件  (沖縄的基地與戦跡Ⅰ課堂資料)


著名的「対馬丸事件」是19448月載著以那霸市為主一千多名小學生的疎開船「対馬丸」,在開往九州的途中被美軍的潛水艇Bowfin號擊沉。対馬丸原本是民間的貨物船,因為戰時的徵招令先成為了上海往沖繩的運兵船,後來才成為疏開船。對於美軍而言,擊沉貨物船很自然是為了斷絕日軍的物資補充,根據當時Bowfin艦船長的證言他確實不知道船上載了這麼多避難的小朋友(雖然是否因此免責顯然是另一回事)。沈船以後乘客歷經短則三天長則一周的海上漂流的日子,失去力氣的人睡著的人一一被海水沖離救生艇,船上一千六百多人最後只有一百多人活下來。
  
*我們在課堂上比較了所謂日本視角的「対馬丸紀念館」以及夏威夷的「Bowfin Submarine Museum」。前者是由遺族團體「財団法人対馬丸記念会」成立,以受害觀點為主,多所引用活下來的人的證言,並展示了學童的戰時教育,直接導向「我們應該不要忘記這段慘烈的歷史,所以不能有戰爭」;相對地,Bowfin號做為「珍珠灣的復仇者」,紀念館則寫滿了他擊沉日軍船艦的「功績」,「対馬丸」出現的說明文字也反而是宣傳他是很大的,並沒有寫到對疎開民眾的傷害。只看兩方其中之一都非常能夠理解他的立場,一比較才知道沒寫到的部分多容易被忽略。
「対馬丸紀念館」官網:http://tsushimamaru.or.jp/?page_id=72
Bowfin Submarine Museum官網:http://www.bowfin.org/

沖繩從國小到高中都有和平學習,每年的慰靈日前,老師會在課堂上講沖繩戰的事,有時候也帶學生去戰跡參觀。作為美軍和日軍雙重受害者的沖繩,某個程度上確實比我們以前常聽到的那些日本戰敗受害者的角度具有反省力,但依然有很多沖繩朋友認為,小中高的和平教育只說了我們好可憐我們應該要反戰,而沒機會大家思考和平的內涵或如何積極創造和平;另外,整段和平學習的過程中,也極少提及日本帝國對亞洲地區其他國家的傷害,頂多是朝鮮人軍伕和慰安婦的關鍵字出現過的程度。除了對殖民地的傷害,或許這點也必須跟當時沖繩人除了作為被害者,也作為加害者(對天皇與戰爭的認可、對戰時各種殘酷狀況的袖手旁觀等等)的身分一起再深入思考。


→關於琉大的留學生做了哪些和平學習,以及和平學習的各種觀點各種分析,就下集待續吧…(然後懶惰的我就沒有寫下集了)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沖縄][回國前企劃之一]:日文這檔事


關於日文這檔事真要講起來絕對可以講三天三夜講不完,但在此只想回答自己一直以來的兩個疑惑:「學好一個語言的標準是什麼?」以及,作為來日本的交換生,到底有沒有所謂「學日文應該有的態度?」
如果說正確的態度,那答案肯定是沒有,畢竟本來大家出國交換的目的目標本來就不一樣,用英文交換出國的大有人在,莫非他們也都得把該國語言學成歸國才算一年沒有白費?但多少有在學當地語言的話,不把握機會跟當地人多練習學當地的說法也確實有點浪費,於是就想了這麼一大圈。

小目錄:
1.能溝通就好。
2.能溝通就好?
3.日文爛作為武器與藉口
4.標準語和共通語、有口音又怎樣?
5.在當地學語言最珍貴的事

1.能溝通就好。
在來日本之前,我的日文實戰經驗幾乎是零。
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是,語言講得出來能溝通最重要,不要怕講錯進步才會快。但偏偏我就是那種害怕講錯就完全不敢講的人。在此之前遇到日本人的話,會說中文就跟他說中文,會說英文就跟他說英文,英文也不會我就こんにちはではまた趕快結束對話,萬一被問問題就用單字回答甚至來之前我還一直擔心我來了之後還是不敢講怎麼辦,會不會過著悔恨又沒朋友的淒慘生活。
但事實證明,對我這種人來說,來當地累積實戰經驗確實是一件好事。
非講不可的情況比我本來想像的多太多了,從宿舍出了什麼問題,去超市找不到要的東西,上公車不知道有沒有到要的站,再怎麼不想被發現自己日文很爛,別無選擇的時候還是只能兩手一攤安慰自己,反正我就是外國人嘛,用盡所有會說的字,即便對方聽了好幾遍都不懂丟臉丟到死還是要問到問題解決。
就這樣,從抵達到開學的十天之間,只跟台灣人中國人說話這樣下去不行的焦慮就解除了,怕自己用錯單字沒有自信反而句子說不完整的症狀也解除了。
理所當然日文出狀況的情況層出不窮:分班面試的時候我果然因為字彙量太少,回答學習計畫上移民問題的時候停頓想了大概有二十秒那麼久;開學第一天要進辦公室找野入先生的時候,我打了草稿坐在門口的樓梯上練習了五次,進到辦公室講的第一串話幾乎就是用背的;第一堂小組討論課每個人都要輪流講意見,我劈哩趴啦講了一分鐘結果果然大家都聽不太懂只好再來一次……甚至也發生過把ズボン講成パンツ這種超基本又莫名其妙的丟臉錯誤。但更多時候,我其實不需要自己錯一個學一個,只要仔細認真聽日本人老師同學講話,然後在我親身丟臉犯下那個錯誤之前就記住正確的說法就好,所以犯錯的次數並不真的那麼多,臉皮薄到極點的我也因此沒有折損太多自信心。
即便到現在,日常對話與事件描述可以大致流暢地完成,但要在問題討論之類的環節把自己的觀點因果連貫地說出來,不打草稿的話還是做不到,甚至會講了一大串發現最重要的因果關係忘記說,日本人在聽大概覺得這個人是不是論證不足阿只是在講自己的想法。

2. 能溝通就好?
雖然兩者並不衝突,但當然也有很強調一定要學好正確日文的意見。
打工的中文補習班老師從小十歲左右就來日本生活,雖然中文是母語但日文幾乎就跟日本人沒兩樣,她常常耳提面命跟我們留學生說,你們要趁現在才來日本一年還是學生的時候,把正確精準的日文學好,否則因為日本人幾乎不會當面糾正你的日文,剛來頭一兩年還好,都來四五年還是犯一些基本錯誤,日本人就會在心裡偷偷想,都來這麼久了日文還這麼爛。(雖然我把這件事跟班導說,班導好像不以為然,大概是不希望我們因此害怕說日文吧。)
另外,我常被班上東海日文系的同學糾正文法。
還記得高中選校系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文學或文化還算了,沒必要選學語言的系,因為語言自己另外學認真一點也可以,畢業之後就沒有任何別的專長。姑且不論有些人真的對語言學很有興趣,我還是從東海同學身上看到什麼叫做「有日文專業」首先,據說如果你踏踏實實把課堂的內容都學好,二上完的程度就可以考過N1,因為N1也不過就是中級日文一半的程度,所以如果你真的是個認真有心的學生,大三大四絕對夠你再深化跟日本或日文有關的其他領域;再來,他們發音聲調各方面口說真的都比較好,他們會被老師雕助詞不可以亂上揚雕一個音念一拍,這點從日本人對我們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來:我常聽我們班兩位東海日文系同學「被日本人說日文很好」,但在我印象裡,日本人會說我ペラペラ(講得流利),說我用日文做某件事(例如在日本上班、發表某件事)絕對沒問題,但幾乎沒有人直接說我日文很好。

3. 日文爛作為武器與藉口
對於短期留學生而言,外國人這個身分絕對是個優勢,你可以在聽得懂別人講話的時候假裝自己是日本人,聽不懂了再兩手一攤來個我是外國人大出櫃,非得跟你講話的日本人,以他們親切重視表面關係怕尷尬的個性,絕對會耐心地對待你的爛文法並幫助你,但同時,不是非得跟你講話的大多數日本人可能就會想盡辦法避開你,所以不夠積極主動其實是很難交日本朋友的,雖然相對來說熱情開放的沖繩人(尤其中年以上)基本上不太會這樣啦。
語言不夠好就無法跟當地人交朋友嗎?顯然並非如此,雖然英文好日文初學來的人們某個程度上剛來的時候似乎真的不容易拓展跟日本人的關係,但還是有不少願意用英文跟你溝通的人不少,更何況敢講敢交朋友比什麼都重要,一點日文加語言之外,有太多可以達成溝通的方法。但語言不夠精確就一個程度就無法打入在地人社群,卻也是個事實,而語言能力不足對於了解當地文化而言也真的會有一定程度的限制,除了內含在語言裡的文化之外,聽不懂當地人的對話也會錯失一些重要訊息。
所以外國人身分固然可以是利器,但也可以是藉口,尤其是對自己語言學習、跟當地人互動的藉口。
我的狀況是,頭一兩次見面的人我依然不敢隨意搭話聊天,然後隨著環境的陌生程度和面對的對象,等覺得比較自在之後才瘋狂聊天,也就是跟在台灣的時候一模一樣。這樣顯然真的不太好真的會錯失很多機會,但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人個性合的人至少還是可以做得很深,譬如我就死巴著(?)教留學生沖繩文化的老師不放,至少透過她多認識了二十個人左右(但當然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很熟啦只有那個活動現場會聊天),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感謝她才好><;主要打工的中文補習班因為是小班制,真的跟每個人(老闆的朋友們和一兩位新來的人)感情都不錯,甚至可以下課後聊一個小時才回家。
回到我自己留學的目的的話,應該既不是最大程度學好日文,也不是交到日本朋友,而是盡量看遍當地的特色深入了解當地文化,也就是說,不用日文也不交朋友可以達成這件事的話那也算及格,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算是及格了沒。畢竟某個程度上最後結果雖然沒有後悔也收穫很多,但也知道自己並沒有真的跨出一大步去交朋友,而日文不夠有自信多多少少在我本來的壞個性上增加了一些限制。

4.標準語和共通語、有口音又怎樣?
雖然我認為語一個言發音很重要、正確精準的用法很重要,但老實說我認為有沒有口音一點都不重要,更不是你語言強不強的指標。我自己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講話不捲舌而被部分中國人認為講話不標準,留言愛說要被說港台腔,連深圳留學生也被北京人笑發音,這件事讓我覺得‧不‧爽,而且很不以為然。
說到底所謂「標準語」只不過是為了增加溝通的方便性減少溝通的「共通語」成本而已,卻有人以為自己剛好講的是標準話就比較「標準」。口音或方言都是地方生活甚至文化的印記,我寧可為了保留這些特色而有一些難溝通的時候,畢竟溝通這種事只要有誠意總會成的。就是因為我講話不捲舌,所以大家一聽就知道我是台灣人啊!如果連自己都不想改講「北京話」,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人家一定要講所謂「標準語」,而自始身為外國人,我們又為何必須竭盡所能去學對方的口音以融入對方的社群呢?某個程度上這不也是放棄自己「作為外國人」這個特色嗎,畢竟口音也是受到自己母國語的影響阿。
跟其他留學生只能用日文溝通聊天的過程,讓我漸漸調整了自己的態度,曾經會在心裡偷偷比較誰的口音最像日本人就是最厲害,現在完全只在乎講話內容了。
當然,說得像母語使用者也是很不錯,但也沒必要有口音就拚死拚活去修正覺得自己講得不好,到某個程度發音文法還行,就算明顯有口音我們還是聽得懂你在講什麼,反過來說,沖繩北部的阿伯們說話混著方言腔,日文本土來的日本人也常聽不懂呀。

5.在當地學語言最珍貴的事
那還用說嗎?就是當地用法阿!
大學三年都沒有碰日文的廢物如我,來日本第一件最震驚的事,就是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可以說大丈夫,積極表達自己沒問題可以做到的時候也說、客氣表達不用了謝謝的時候也說、關心別人狀況還好嗎的時候也說,真是方便到最高點,大概跟可以かわいい、すごい、やばい並列最常用日常單字。()
我們都知道背單子一定要跟例句一起背,才用得出來,而聽日本人講話就是最好的例句,可以精確知道他們用了這個詞的當下是哪個語氣。包括常用字譬如いれる、出る在哪些情況、わけ、もん、わりと的語氣、很愛用「じゃないですか」,甚至雖然「聴解力」常用但只講「聴解」沒人聽得懂(明明出現在日檢的標題)等等另外因為我對時態的敏感度特別低,也是邊聽日本人講話邊慢慢修正的(雖然現在還是常常用錯啦)
中文母語的人大概有個壞習慣就是很愛用音讀的漢語(尤其發表的時候),姑且不論有時候意思不一樣,即便意思對了也可能日本人不會這樣講話。雖然日本人不會當面糾正你的日文,但你講一個用字他們真的不常用到他們聽了很怪的話,他們一定會說,阿阿你的意思是不是XXX,這時候就是學起來這個場合這樣說的最好時機。
之前上課老師問大家,有哪些日文是自己的母語沒有這個說法所以你很想帶回去你國家的,大家都是想帶很文化的東西,例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之類的回去,我盡是選了一些「一応」阿「ややこしい」阿「しつこい」之類的,有些狀態中文真沒這個字要解釋好久,日文卻一個字就可以道盡當下的心情(當然啦中文肯定也有別的語言無法輕易翻出來的字)
就是會有少數外於「標準語」的用法,你背了所有單字的例句,還是跟日本人用得不一樣我覺得從這些地方修正學日文很重要。

End. 學日文的態度
我常開玩笑跟日本人說,你們要讀得懂中文的話,只要速成文法結構加五十個日本沒有的(或沒有這個用法的)常用漢字就夠了(譬如你、跟、也之類的),但當然說出來是另一回事。日本人學中文最大的困境就是四聲記不得或、ㄩ發不出來,還有ㄣㄤ難分。

日文真的是個隨便講隨便通的語言,畢竟他沒有聲調,但絕對不是隨便講隨便對的語言,不僅文法比中文複雜許多,還內含了。我認為不用去追求沒有口音,說得跟日本人一樣,但值得在跟當地人的對話中,仔細聽他們怎麼用一個詞、怎麼組織日常對話。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沖縄]0802日誌:琉大音樂劇「Big Fish」



總共有三個留學生參加音樂劇,班上的澳洲同學彈鋼琴,厲害的李太一如既往擔綱全場唯一鼓手,另外一班的德國同學因為班導很嚴格當了舞台黑衣人。看著他們沒日沒夜為此忙碌而且一人得賣五張票總在班上推銷,完全抱持著支持一下的心態去,事前也沒有做任何功課,結果意外超棒超感動!有名的琉大音樂劇果然不是蓋的!

整體來說我覺得水準很高,道具作得非常精緻但又看得出來是非大成本的學生製作,令人覺得恰到好處既吸引人又不會太浮誇,場景穿插除了下半場剛開始法院審判電視劇對比兒子審判爸爸的地方有點小突兀之外都算很連貫易懂,改編成日文版的歌詞也跟樂隊配合某個程度上沒有違和感還能享受音樂本身。總和來說他的整體設計編排很誠懇、平衡而且恰到好處,比想像中可能會有瑕疵和粗糙感的學生製作好得太多,又不刻意鋪張硬要齊頭式逼近那些專業音樂劇。對同為學生的觀眾來說有充實感又有親近感。(最重要的是他們講的日文我聽得懂QAQ)

故事是關於一個個性正向陽光幽默的爸爸總喜歡跟小孩吹噓自己年輕時候的冒險故事,小時候兒子很愛聽爸爸說故事,但隨著年齡增長愈來愈不耐煩,覺得爸爸總在用編出來的故事避而不談真實的過去,直到婚禮致詞爸爸依然不守約定大吹「故事」,終於兩個人大吵一架兒子賭氣暫不跟爸爸往來。兒子一直想知道爸爸真正的過去,終於在查找資料的同時找到爸爸為以前村子的女生買下一棟房子,以為爸爸是婚外情才想隱瞞,最後在爸爸過世前,兒子終於透過回訪爸爸以前的村子問了那個女生才知道真相,也重新在回醫院探望爸爸最後一面的時候,對其實總用熱情幫助身邊的人,並始終如一愛著母親和自己的爸爸感到尊敬。

對我個人來說,整個劇最重要的命題大概是,為什麼必須對我們身邊的人、對他表現出來的人生絕對(也就是連貫的)「誠實」,而不是彈性調度虛實?也或許,沒有絕對連貫,虛實交錯才是人生本來的面貌?Big Fish讓我們理解到,非真實跟謊言是兩件事,真與假的二分、無條件規範性的追求真實,恐怕正是我們人生感到壓力的來源之一。劇中的父親總是「誠實」的面對自己,他對自己要過的人生毫不猶豫付出善意的熱情,因而能夠接受自己的「不連貫」;而身為親朋好友,我們所渴望的誠實很多時候會輕易地摧毀我們的關係,如果我們對一個人有感情,而且我們相信他「對自己誠實」,那他說與不說的選擇、他的敘事,其實也就都是他本身了。又或者,當一個人確實也非惡意地對別人甚或對自己不誠實了,也很有可能其實每個人都有那樣斷裂的時刻。
回想起來以前我媽常跟我說,不說真話相當於說謊,現在想起來還真不是這麼一回事。

但當然也必須老實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父子成長故事,絲毫沒有脫離男性視角,尤其歌頌「男人忠於他的女人婚後為家庭奔走貢獻、女人則在背後支持著他」,因此男主角的形象就是長年為工作在外奔走卻想要兒子崇拜自己,兒子則用婚外情來懷疑老爸的人格,父子倆的老婆們台詞都不多,彷彿她們的角色只需要表現出被動接受男人的求愛和為父系家庭無私奉獻就夠了。
回來很稍微地搜了一下影評,果然電影版的內容跟這次看到的內容也多所不同,但超刻板印象的部分大概牽動這個男性成長故事的整個大結構吧,所以改編並沒有稍微稍微稀釋這個狀況,也未賦予女性角色多任何一點用女性視角說話做動作的機會。

雖然想到有可能是改編的時候(無論有知覺或不自覺地)稍微往日本文化貼近一點,但也有可能是我的背景讓我而更容易看到那些面向並自己強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