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讀書會紀錄_210918:述說殖民地台灣 解讀八田與一的「物語」】

書名:胎中千鶴(2007)《植民地台湾を語るということ 八田與一の「物語」を読み解く》風響社
時間:2021年9月18日
夥伴:東大前輩N(研究沖繩和平教育以及和平導覽員的敘事等)、東大同學M(研究旅遊雜誌在沖繩修學旅行的介紹中如何再現沖繩,對戰前殖民地問題有興趣) 



我先懺悔,其實我對八田與一真的沒有考試填人名以外的印象,我對不起所有歷任歷史老師。

 

書的篇幅很短,總共60頁左右,整體而言是頗為典型的日本自由派論點,藉由考證八田與一故事的出現和被各路人提及發揚的脈絡,主張「你的親日不是我的親日」,一級。書中大致上有以下重點論點:

・透過司馬遼太郎、小林Yoshinori等人在兩千年代日本民族主義抬頭的時期傳為一段佳話,而這些解讀剛好跟李登輝、蔡焜燦等人以及台灣史教科書接上線,彷彿肯定八田與一的意見有台灣意見背書。然而台灣人的頌揚未必能視為單純懷念日本人的近代化貢獻,必須跟民主化後建立台灣認同的脈絡放在一起看(這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論點)。

・故事在日本流傳時,即便未必如保守右派強調日本人身為殖民統治者受台灣人愛戴,多也強調八田個人的德性和客觀的水利貢獻,選擇性遺漏八田來台的身分其實是殖民地經濟的一部分,即便確實達成增產,在制度上對當地的農民也有剝削之處,這些不能跟他的水利貢獻或他本人是不是好人混為一談。

・當地人對八田的紀念憑弔有一部分是把他視為地方的守護神,有一些外於紀念偉人的本地脈絡。

 

[跟島田叡的故事有87分像:惡的體制與好的個人]

 

前輩N說,她愈讀愈覺得,八田與一跟島田叡根本有異曲同工之妙。

島田叡是戰前沖繩縣「最後的知事」。戰爭期間沖繩受皇民化教育,處在總動員體制下,應該為了國家的戰爭犧牲小我,宣揚反戰思想會被當成「非國民」排擠舉報,理想上戰爭發生時應該連同平民為天皇光榮戰死,寧可自殺也不可成為俘虜。島田叡身為縣知事,在身分上理應是政府的打手,但是在緊要關頭解散縣政府,鼓勵大家「活下去」(生きろ),為後世稱頌,聽說還被放進道德教科書裡(沒錯日本小學有一科叫道德很荒謬吧哈哈哈)。

 

其中一個很像的地方,是把對歷史評價聚焦在個人的德性善惡而非制度上:「在一個壓迫人的壞體制之中,幸好還是有同情或幫助被壓迫者的好人」。任何國家都有好人和壞人,任何戰爭中都會有人道救援敵人的人跟虐殺敵人的人,個人是不是提供幫忙、對平民友不友善,不應該成為,反之,批評制度或結構的時候,通常也不是為了去說某個人是惡人,要承擔所有責任,根本沒有什麼好混為一談的。

 

N說這樣的故事很多時候TA不是保守右派,反而是一定程度上對殖民壓迫的歷史有所反省的日本人,其實是用「原來我們日本人不是大家都是帝國的走狗,也有一些人是好人」「原來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像日本軍」。但不管是覺得背負帝國日本的殖民原罪或覺得幸好當時也有好日本人,不少自由派還是會無條件將自己跟「以前的日本人」連結在一起,我真的不只遇過一兩個日本人跟我道歉說對不起我們殖民壓迫你們,我每次都覺得有需要我又不代表全台灣。

 

另一個很像的點,則是比較廣義針對「為什麼台灣人到底那麼親日?」的標準回答。相信大家常用或容易先想到的說法都是:「日治時期確實受了很多壓迫,但國民政府接受後大家更慘,相比之下日治時期還好一點」,然後提一下國共內戰、二二八和戒嚴;現在沖繩戰的主流敘事裡,「日本」是看不起沖繩人、教唆平民自殺或把他們當間諜虐殺,是「非但沒有保護國民還主動殺害國民」的存在;反而「美國」雖然作為敵國,卻是遵守國際公約,蓋收容所給倖存平民物資,並協助戰後的存在。

這個比較性的解釋往往反應的是當代最在意的爭論點,對台灣來說是「中國」,對沖繩來說是「日本」,可能有人覺得沖繩現在很多人反對美軍基地駐紮沖繩,但更多沖繩人其實矛頭是指向日本政府,他們更多時候氣的是日本政府的結構性歧視,無視民意、寧可犧牲沖繩人的安全也要對美國低聲下氣。回過頭來我們還是要面對日本的殖民本身,就如同沖繩要面對美軍登陸作戰之所以發生的各個面向,指導教授也常常講完日本兵的荒謬故事之後回過頭來補充說「大家不要忘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平民都是死於美軍的彈殼下」。

 

N最後也說,不管是八田與一或島田叡,如果只是當成偉人故事很可能讓整個歷史教育偏到奇怪的方向,但教案設計得好,有機會討論到各個面向的話,其實可能可以是很好的教材。

 

[誤把有應公當偉人]

 

針對當地人有一部分把八田當作類似土地守護神的說法,作者順便舉了飛虎將軍當例子。

 

疫情剛開始關在家沒事做的時候我很認真找了一些線上演講來聽,當時聽到中研院謝國興老師知識饗宴的公開錄影,是我第一次知道飛虎將軍廟的故事。他講了很多日本人被村里當神拜的故事,大概都是某個死掉的(日本)人的亡靈突然出來作祟,很多時候是有應公的概念,未必跟一些戀慕殖民母國的後殖民批判有什麼關係。比如飛虎將軍的日本信眾集資幫祂造新轎的時候,就是兩邊儀式都做,既開光又請日本神社的人來,他的神像後來還返,讓母校小學的「學弟妹」出來迎接。故事一個比一個荒謬,我真的從頭笑到尾,很紓壓推薦給大家。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M7wUk3_I8&t=489s

 


[你的親日不是我的親日]

 

其實如果沒有一些歷史學研究把八田與一的事蹟跟殖民地的現代化建設、統治方式、經濟體系等放在一起看,或後來各路人馬的嘗試建立一些敘事讓他成為親日反日、殖民地功過的註腳,他對嘉南平原水利的貢獻很有可能僅限於地方上的偉人故事。

 

M每次讀到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的研究都會問我現在的台灣人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想法。我後來總結說,可能世代和位置造成的認知差距還是蠻大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爺爺奶奶那一輩很多人很懷念日治時期,聽過李登輝啊誰誰誰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之類,但大家應該都很難體會他們所謂「日本精神」到底確切指的是什麼,恐怕也很難有人可以共感,甚至因此(而不是因為動漫日劇流行文化旅遊)而敬愛日本。

我們這個世代基本上有記憶以來學校就有教台灣史,對於日本殖民的印象更多時候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大於每天日常生活政治社會各層面的直接感受。中國還會反覆拍抗日神劇給大家看,韓國會有偶像不知道抗日英雄被罵,或在推特講一下新天皇,台灣人感覺看到有人穿旭日旗T恤在路上走、看到舊空軍基地把神風特攻隊畫成Q版當宣傳,或網上瘋傳菅義偉舉令和牌子,好像都沒什麼感覺。雖然課綱會吵慰安婦跟南京大屠殺怎麼寫,但更多時候是連結到當代統獨議題的意識形態,史觀爭論的目光焦點比起直接針對日本,不如說是針對國民黨和兩岸政治。 

 

日本保守派跟自由派一路以來對立的公式就是「你要是學過真正的歷史就會感謝日本」對「你要是學過真正的歷史你怎麼能喜歡日本」,台灣套不進這個公式裡,所以保守右派總是借來用,而自由左派不可能被壓迫還熱愛殖民母國吧!一定要找出抵抗的論述,但這兩種理解說到底都是從日本長年跟韓、中交手的經驗、從日本自己的角度出發;反觀台灣,說白了現在台灣人對日本印象很好、愛去日本玩、喜歡日本流行文化、三一一捐很多錢,希望日本支持我們聯合美國對抗中國,也都是用我們自己的角度,為了我們自己,我們就是沒有韓國跟中國那麼在乎我們跟以前日本的關係。

針對這個沒有交集的狀況,以前只有零星幾位老師在主張,直到比較近年才有新一波論述蓬勃發展(比如今年中就一次出了《台灣研究入門》跟《中國因素的政治社會學》),跟另外兩國相比對話或交鋒還是比較有限。因此大家在找關於日本殖民台灣的資料,很多時候小林之類那些十幾年前自由主義史觀史觀的東西還是陰魂不散,不關心不感興趣的人可能隱約留下親日台灣的模糊印象,而年輕自由派如M反而覺得糾結與不解,卻未必可以實際感受到台灣人的此親日根本非彼親日。

 

蘇碩斌老師跟聽說吳叡人都說過希望上一代「台派等同親日」的齟齬可以停在上一代。台灣認同跟民主化對日治時期史觀的影響,我想應該可以算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相對熟悉的討論,希望哪天真的可以慢慢成為自由派理解台灣的新常識。(當然也希望你各位台灣人理解一下韓國到底為何那麼討厭旭日旗還有為什麼日本支持台獨的都是右派怪人怪黨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