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沖縄]0130日誌:晚安,台灣。雖然很熱血...


 
演講大會的余興表演節目。
天時地利人和。
決定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表演節目不夠(後來因為一直招人其實節目多到超過),然後Osamu大大覺得,既然都是大家沒聽過的歌,與其唱日文歌,不如唱有自己出身特色的,也就是中文歌或台語歌。感謝Osamu桑臨時為我們練習,感謝巫承翰不服輸無論如何要上台的精神,感謝李太表演很多友情贊助了還吃不到通堂XD,雖然現場麥克風之類小狀況不斷而且我也不是那麼好的狀態,至少因為這些天時人和讓我有了這個機會,很感恩。
 
之前跟貝琪劉聊到,說不定也是每個留學生或多或少都遇過的感想:為什麼我可以花這麼多時間心力,探索國外微不足道的小景點或細節,卻從來"沒有興趣"對台灣做這些事。尤其看到黃開洋介紹北海岸小景點時候興奮的表情那次,感受特別深刻。
從一個島到另一個更小的島,其實沒有太多足以造成我眼花撩亂的選擇。想要靠實際走訪累積一點什麼的話,只能從沖繩戰燒光僅存一點的歷史去挖,從很細微的互動過程去挖。在這裡,我完全不需要培養自己的精確篩選出最有興趣的排出先後順序,而是習慣什麼都先看。
 
/
 
「這首歌叫晚安台灣,大意是疼惜台灣歷史的傷口,盼他今後可以更好。到沖繩之後,有很多到處去玩自己思考的時候,反而發現自己以前都沒有好好看看台灣。從今以後,我要更看重更珍惜(大切にして,拜託誰給我一個好翻譯)自己生長的國家的歷史文化。
 
想台詞的時候糾結了一下,甚至還想過「反正""模模糊糊阿有'國家''家鄉'的意思」,張仁瀚說我幹嘛自我審查,但這次我其實不是出於對衝突的恐懼或方便討好妥協,而是當下還在迷惑,還不會精確地處理,什麼是我自己裡面處理過真正想講的,轉換成日文該怎麼表達才精確。(可能比起聽到爛的假平等真歧視關於同志的各種高見還要不會處理。)
 
理念和政治正確不塞進互動裡看的話好像也有點喧賓奪主。寧可我有以下這些選項:在當下感受不到吵架的必要性,或感受到吵架的必要性,並且事後後悔,或者不後悔。
 
我們班有很多中國人,語言沒有隔閡,反而清楚感受到想法不同。中文很好的日本人說,她跟中國人和台灣人深聊的感覺不太一樣:「所以台灣人就算語言通,在中國人社群裡的話還是會有小違和感嗎?」
答案是有。
 
一方面還是跟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吧,判斷政治社會事件時候的優先考量,還有共通背景的差異。
另一方面是,我會一直感知到潛在的衝突,好像你跟一個人小堅持小禁忌很多的人當朋友,隨時都擔心會不會惹到他,不是害怕衝突本身,而是無時無刻放不下心這件事讓人覺得不自在。(就像即便在早就出櫃的環境,對於曾經在我面前講過恐同言論的人,我也會隨時隨地感受到即將到來的潛在衝突)
不一樣的只是,正負兩面煩惱的ambivalence早就存在,這面牆是我看著至今為止別人的牆建起來的。
 
但我很喜歡我們班的每個中國人,把每個人都當作一個個人喜歡著。有自己的價值觀,喜歡討厭的事,來日本的理由,大家都是很友善把一定程度的自己交出來,互相支持留學生彼此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我還算有把握,感受到那些處事想法的不同,並不全是把所有中國人圈起來同質化他者化。
 
某次聊到台灣人的認同問題的時候,被日本人說「一回なってみないとわかんないね(真的是沒有當一次看看就不會懂耶)。」複雜的認同當然不是天生的,從歷史課本到身邊人的立場到社論眾說紛紜,我確實相對被動,每聽一個說法每讀一篇文章都偷偷奢望它的論述就是最終的解答,但想也知道怎麼可能呢。
 
「雖然語言不通,希望還是可以傳達那個心情。」
 
也許我想在那個現場做的不是一開始就不是政治性的宣示吧,只是想傳達旅程中感受到反省到關於自己出身的事,而那個尺度必須是台灣。也許未必是說我愛台灣,而是我沒有辦法擺脫他帶給我的一切,所以不積極一點面對他的話其實很說不過去不是嗎,不管是認同的還是政治社會的還是觀光景點(XD
  
/
 
現在回過頭想覺得演講比賽沒有玩大一點好可惜喔

早知道就用這個當演講題目,不然講個性解放也好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沖縄]0123日誌:第二回南城市史文化展、大里城跡

今天是衝著這個來的。


一開始看到華麗的海報,我認真以為這個活動是實際走訪幾個彼此很近的城跡,當天早上認真查了下,發現地點在南城市役所大里庁舎,才知道它只是照片展。
但至少可以獲得一點グスク的資訊吧。
 
 
南城市是本島最南邊幾個市町村之中最東的部分。
代表南城市的角色なんじぃ據說是沖繩做得最成功的形象角色

老實說比想像中的難畫
先看到我畫醜醜的之後看到本尊就會覺得很可愛吧(?

紅線去程;藍線回程
1.午餐 / 2.南城市役所大里庁舎:南城市史文化展
3.大里內原公園 / 4.島添大里城跡

1.午餐

總之還是沖繩食堂,大概是唯一平價的選擇。
我曾經下定決心不要再點ふーちゃんぷる,畢竟很難做得難吃。但細微差異還是可以吃得出來,麩作為主食泡太鹹的話就會扣分。

有很多店都是中午是一般食堂,晚上搖身一變成居酒屋。
午餐食堂很常看人穿工作服來吃飯,概念就相當於台北小巷裡上班族中午去吃飯的便當店吧


結帳時候老闆娘問我「是本土來的嗎」的時候,小廢物如我就急急忙忙搬出自己是台灣人


2.南城市役所大里庁舎:南城市史文化展


入口就有一份介紹全南城市グスク的裝訂資料和一張分布地圖。


一片片科展用海報板,展示發掘調查情況的照片,和各グスク的簡介,此外還有一些出土碎片的資訊。充滿盡是一些很細瑣的考古資訊,尤其像我這種完全跟南城市不熟的人,看了哪裡其實有城跡也沒感覺,頂多嘗試把歷史資料哪個按司連到哪個城拼拼湊湊又放棄。
老實說真的很難覺得有趣,大概十幾二十分鐘就出來了。

但我一點都沒有失望的感覺,除了獲得資訊(分布圖)的目的達成了之外,我自己腦補了一個對沖繩歷史和考古人類學很有心得的角色,為他感到很開心。

內部空間與出口的資料牆

回答小測驗送貼紙,但其實他沒有人在控制答案交去哪
很想藥又很有罪惡感,所以我填了回饋單

統一琉球的尚巴志也是南城市的重要代表
果然出了紙遊大富翁


[なんじぃの南城タッチ]
市役所大廳的機器,用手指滑就可以3D看到景點的樣子



3.大里內原公園
直接看地圖找不到城跡(定位找得到但當時沒網路),唯一的公園跟路上看到的指標是同個方向,僥倖心想也許這個就是城跡!
結果是個人煙稀少也沒什麼東西的公園。

記念沖繩戰大里戰死村民的慰靈顯璋碑
此外也有刻有犧牲者姓名的木板

時鐘指著11:25左右,但當時是下午兩點多

死也要印なんじぃ非常可愛的連垃圾袋XDD


4.島添大里城跡/大里城
路標指得不清不楚,找了好一段時間。
城跡正在整修,蔓草叢生,琉球新報的石碑上寫1964年,感覺就是曾經重要現已失寵的觀光景點。
此外,作為南城市數一數二的至高點,它也是一個夜景很著名的地方。據說以前天氣好的時候是可以看到中城跟勝連城跡!

我看到他的時候一直大笑(幸好旁邊只有修古蹟的工人不然超丟臉)
新沖繩觀光名所是什麼啦= =

廣場中間的亭子用這種字體寫著グスク
超像觀光客紀念T上的字體阿= =



廁所已經成為廢墟不能用了


[カニマン御嶽]
剛好遇到有人去祭祀超幸運!

城跡原本的正殿附近

觀景台


從城跡再往上走一點是高爾夫球場
事實上兩個指標是一起的

雖然前面一直吐槽,但其實它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城跡之一。

最近很紅的城跡們固然整理得很好,但它的觀賞路線跟非觀賞區域分得太開,也就是我們的視線已經被決定好了,但當然好處是有牌子幫你解釋它的歷史意義啦;太小太不紅的城跡有些真的很可怕,樹叢茂密到讓人覺得在這裡發生命案一個禮拜也不會被發現。

大里城跡讓人既探險幾百年前留下來的城跡本身,又探險幾十年前留下來,作為曾經觀光點的遺留。城跡旁邊就是社區住宅,我雖然為了城跡而來,但也就是來散步,城跡本身懂不懂有不有趣,也就不那麼重要。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沖縄][遊記]0103日誌:棚原古蹟蒐集:)


棚原是西原町的一個字,上原到坂田兩交差点中間的縣道29是主要路段,去首里一定會經過。(地圖上紅紅那一塊就是囉)



今天依循公民館前面的古蹟地圖實地蒐集探訪了可愛的小古蹟們
讓我們一個一個來: )

[上ヌ御嶽&御通所]
 
就在大馬路旁不起眼的超陡階梯上面。
上面的照片是イーヌウタキ(上ヌ御嶽),據說是整個部落最重要的ウタキ,但現在已經被埋沒在樹叢裡,只看得到這樣。下面的照片才是ウトゥシドクル(御通所)。


[あしびなー]
 
呃好吧,我承認我今天才知道あしびなー就是遊び場的意思= =
除了遊樂場所之外,也代表舉辦活動的地方,這裡似乎也是每年舊曆八月祭祀ミルク的重要場所之一(弥勒みろく→ミルク,從彌勒佛的意思來的,沖繩傳統信仰裡每年會來一次的神,不是牛奶喔><)。
 
就是下面隱約看得到摩托車的那塊空地
現在看當然就是一塊什麼也沒有空空的地方

[棚原グスク]
 
最近看了愈多グスク,突然有點能理解喜歡団地還跑全國拍照的人了
看了愈多就愈覺得,就算是什麼都沒有,去過一次就是蒐集到的感覺。(莫名其妙
 
這是今年三月才立的牌子,離入口很近
看到的時候真的蠻失望的其實,「不會真的只有這樣吧」
 
沿路都是這種景色,叢林裡的鳥聽到腳步聲窸窣亂成一團
其實蠻可怕的QAQ
 
但幸好有堅持往裡面走,總算找到西原町網站上照片的拜所(呃 吧?)
照片看不出來它其實只有膝蓋高。

[ノロ殿内]
 
ミルク被供奉在裡面。
門口像商家們一樣貼了謹賀新年海報,裡面燈還開著,旁邊就是住宅,讓人覺得很貼近居民,很像我們社區裡的廟,當然概念是蠻不一樣的啦。



[土帝君]
 
土地公土地婆!
據說是個叫鄭弘良的中國人1698年傳進來的。



[ウヮーフール]

豚小屋(豬圈)和廁所合一的設計。
是以前叫宮里的人家房屋舊址的一部分,整個就在住宅旁邊整區被規劃成「歷史公園」,雖然也就只有一些石頭。再次見識日本對社區裡的小古蹟無論如何都給個名分存著他的態度!


前面那個小洞就是人蹲著排泄的地方,後面養豬
 

最後像小朋友闖關蒐集過關章一樣,把所有去過的地方都貼到地圖上
(打叉那個因為太遠是我唯一沒有去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