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沖縄][遊記]0222日誌:宜野湾市立博物館、沖縄市国際交流フェスティバル

宜野湾市立博物館/
宜野灣市立博物館在大謝名交差点的前一個路口進去,其實是個不大起眼的建築物,幸好指標很清楚。


常設展/
入口處在說明現在的日本人種是「縄文人系」和「渡来人系」混合而成,前者相對身高矮、輪廓深,但沖繩人到底有沒有長得跟本土人不一樣的疑問還是沒有講。
同時有這樣一個企劃,募集宜野灣市民的「臉」,放老人的照片和小孩的照片做對照。雖然有點不瞭解意義在哪裡(文宣上寫這樣比較容易比較,而且老人們創造了現在的宜野灣市,未來要靠小朋友們來傳承,雖然是很感人啦但也沒有解釋到跟比較有什麼關哈哈)
展場不大,卻展了宜野灣的前世今生。
它從石器時代展到貝塚グスク時代一路到近代到戰後,老實承認我其實沒有很認真看,但很可愛的是,它有很多可以玩的體驗式的展法,譬如實際給你一個立體的大山式土器模型讓你拼拼看它的碎片啦,比較看看出土的人類跟自己的身高啦。而最有趣的,莫過於最中間有個立體大地圖,按不同的鍵就會分別有不同顏色的燈顯示貝塚時代遺跡、グスク時代遺跡、首里城到普天満宮的参詣路線、以前的輕軌路線、宇佐浜土地闘争的範圍,以及現在的普天間基地分別在哪裡。或許地圖比例尺比較小,大部分的地方都曾經經過,感覺跟自己很切身相關吧,總覺得很有趣,沒去到的遺跡什麼就想下次一定要去玩玩看(除了最靠北北谷的地方之外騎車大概都是不超過十五分鐘的範圍)。
走之前發現填問卷會送明信片,就想這種特定贈品的一定很珍貴就忍不住(?)填了。
這張是参詣路線上的並松(方言ナンマチ,松並木的意思XD)和普天満宮的舊照。

關於宇佐浜土地闘争/
1953年美軍需要更多蓋基地的,看上伊佐海浜附近(現在的キャンプ瑞慶覧,靠近北谷的地方)居民已經生活的土地,54年法院裁定只要付一年的使用費並保證之後不再多徵收就核可,於是,當時居民喊出「金は一年、土地は万年」(拿錢只有一年,土地是萬年的事)「土地取り上げば、死刑の宣告」(土地收走的話相當於死刑宣告)的口號反對徵收,55年七月徵收當天居民靜坐跟戰車對峙最後被驅離。
那之後失去家屋的居民們自掏腰包搬到現在的沖繩市,戰時避難者收容所的インヌミヤードゥイ(也就是有舊屋損失補償但沒有新居所的補償),另外有10家總共59人移民到巴西展開新生活。
 
企劃展/
企劃展則是關於「嘉数」區(範圍縮小一點了)的前世今生。
普遍對嘉数的第一(呃,也是唯一)了解應該是嘉数高台公園,因此也大約知道沖繩戰時候這一區作為主要戰區的慘況。二戰後隔年收容所的居民回到故土收拾遺骨重新務農開始生活,據說外人租賃的住宅住著菲律賓人部隊當時會入侵聚落,所以六零年代曾經由青年會組成自警隊防衛。
佔宜野灣市三個縣指定文化財中兩個的「小禄墓」,據說是1490年左右的村莊「小禄」裡身分較高的人的墓。至於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能夠據此理解當時住在宜野灣這一帶的人怎麼建墓反正那麼近下次一定要去看一下。
參考資料:http://www.ginowan-okn.ed.jp/kenkyujo_bak/kidsjinon/word/cu07.html
有人拍了照:http://withoutasound.web.fc2.com/ginowan/orokubaka/

沖縄市国際交流フェスティバル/
從當原桑那裏得到消息,在沖繩市舉辦兩天的國際交流節,有各國的野台美食和表演,因為之前就拜訪過那附近的國際交流會(本來還想去去看他們的日文會話時間但一直沒空),也知道他們一直有在做異國料理的野台,所以我很自然地認為活動一定辦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胡屋的商店街,幸好沒有撲空。
活動從商店街的中段一直延伸到最底的單行道。靠前的舞台是各國的表演,最尾的小舞台則是歌手Live,夾在中間的就是各國料理的野台。主辦單位有賣1000円餐券,甚至可以抽獎,但一個人根本吃不下一千元的東西(孤單一人的壞處QAQ)只好放棄。
Kozy Central 似乎是一個再生空間,一樓是各國美食和三線教學,二樓則是各國的照片展示。
第一次在JICA看的時候,當作移民研究的一部分來學很有興趣看得很開心,但後幾次就比較失去熱情認真看完。
不知道是不是外國人加留學生的身分造成的驗證偏誤,總覺得沖繩從政府到民間,都相對重視這些移民二三代人的回國尋根,以及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然而,那樣多元的文化和認同,或甚至是具體的傳統藝能エイサー和三線,或者方言本身,對於無關的人不懂的人來講,可能都是很一次性的吧除非你的興趣足以支撐到讓它們跟你有關,譬如真的去學,或拿來當研究做。
我大概永遠都會記得日本人說台灣人是「一度なってみないとわからない」這句話,我們必須帶著跟自己成長有關的一切,包括土地人際文化直到最後,而現實是,對我們的這些複雜糾結有興趣的人,其實不是那麼多。
這倒是蠻有趣,是個巴西縣費生攝影師的作品。
前台的夏威夷舞。
異國料理野台很Q,被僅剩兩份吸引,吃了被警告有點辣但完全沒有辣的印度咖哩
150円小小一份真的是舒適可愛的價格耶(總比祭典五六百吃完就飽了好多了= =)
長渕剛用方言唱「乾杯」超可愛的,旁邊阿姨一直笑可惜我都聽不懂QAQ
小廢物如我只聽過這首而且我只能跟著哼中文歌詞=ㄒ=

之前有(不知道為什麼在平和通)做通識課問卷的日本人跑過來問我對コザ商店街的印象,我就說,我也不熟可是,店都沒開也很難說哪邊好逛哪邊不好逛。每次去開的都是幾家老字號,字畫店、和服店、鐘錶店,還有一些音樂或戰後的資料展示館,此外就是偶爾因為活動而熱鬧的街舞教室和類似這次的再生空間。
其實活動來了很多人,但沒落的商店街整體看起來還是很沒落,想到野入ゼミ卒論做真栄原社交街同學的受訪者講到,擊潰一個社區很簡單但重新讓它再生非常困難,要花很多力氣很多時間
今天多逛了一下(畢竟活動只有那一條),找到二手唱片行和台灣料理(超妙只開晚上)和拳擊主題酒吧之類,其實コザ還是個很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吧,至少目前為止去了三四次也沒膩哈哈。
從2010年開始東門美津子的市長縣內第一次申請國費做這一區的社區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