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大學][社研]家長訪談


怎樣的爸爸才可以每天幫小孩寫日記,每天寫每天拍十年不間斷。

==========我是分隔線==========

男孩十歲,常發脾氣、自己腦補別人的惡意,說一些歪理。

男孩十歲,已經敢覺得老師對男女標準不平等要求溝通,已經不怕找校長理論,已經可以因為發覺自己能力未到,而拒絕最好朋友的邀約,說:「我會自己跟她(朋友媽媽)解釋。」

很叛逆嗎?或許,但不重要。她不怕權威,她不追求政治正確,她想要走到可以說服自己也可以說服別人的那個終點,願意溝通,願意面對自己的疏漏。

多成熟多可愛的一個孩子。(人家十歲在幹嘛我十歲在幹嘛Q

他的脾氣可能傷了人,讓事情不能用我們認為順利的處理方式
他的道理可能忽略了一些面相,不夠關懷不夠同理
但她是從小就練習不當順民的人

預設沒有不禮貌有情緒別的就不用談絕對是一件超可怕的事!
頂多說情緒激動不理性會讓「解決事情的效率變低」或有時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預設「有禮貌才是對的」「會情緒管理的小孩比較棒」的規範性判斷,不知道是從哪來的


想到韓國沈船最乖的學生先死。

==========我是分隔線==========

有時候先有為反對而反對,才有有理的反對,有時候。
如果一個老師或家長只看到,而且急於導正小孩的失禮、情緒失控、歪理。
這八成是個爛老師/爛爸媽。(雖然是很主觀而且是針對現在的人沒有要鞭屍老一輩的意思)

爸媽直說,男孩運氣好,都遇到很寬容的老師。男孩總是天真的笑,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對著世界,很敢交朋友,不受有時情緒失控影響,因為誠懇而建立的人脈支援她所有自己不夠厲害的部分。這可能比我們小學時候可以自己顧好成績管好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練習和成熟度多得多。

回到寫日記的爸爸,為了記錄總得更用心觀察小朋友的每個細節,就像我們田野,但那是她自己的兒子。男孩的個性,這種巨大的愛和用心專一對現在的我而言幾乎是難以想像的驚奇。

大概我小時候也跟男孩一樣想像力豐富、常過度推斷別人的想法、極力維護自己歪理,唯恐標準不一致無法說服自己。成長過程磨掉很多,我以為這些改變都是好的,是變成熟,或至少是懂得相對好的互動「方法」。

而我一直深信不疑的那些分類標籤(用來區分我跟男孩,還有遇過的每個類似男孩,有關鍵性的不同的標籤),第一次不透過追求了二十年的邏輯道理和政治正確,在心裡瓦解。

在十歲的男孩與親師同學的細膩互動中,這些一點都不重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