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沖縄]927、928日誌_琉大季(下)_關於反美軍基地



琉大祭在大路交叉的最醒目位置就放上關於阻止新基地的大木板,相關議題的展示也像各攤位的宣傳一樣貼遍全校。第二天下午正好有紀錄片放映會和反基地的名護市長演講,直到開始前一小時才發現就在同一天,於是沒多想就衝進去。

紀錄片《標的の村》(翻成標靶之村)是關於東村高江反對新建ヘリパッド(直升機停機坪)和オスプレイ配備(OspreyM-22,魚鷹機)的抗爭。基地跟民宅之間沒有圍籬,可以在很近的距離聽得到演習砲彈聲;オスプレイ夜間也練習飛行,而且時常發生墜落意外。
高江住民在即將的新建地圍欄前靜坐很久,多次跟要進入處理建設的防衛局人員起衝突。但基地還沒蓋好,オスプレイ就要從原先的普天間基地進入,大家佔據各個門希望阻止,被警察抬走打傷驅離。
(完整介紹(中文)請看:http://www.insight-post.tw/kikumon/20140821/8925)



關於基地返還或移設的美日談判、基地美軍的惡狀以及居民的反抗,影片以歷史時間軸來陳述,更有一段特別回溯了越戰時候美軍在高江建立練習用的ベトナム村(越南村),不只招當地居民穿越南服裝模擬,還為此灑了落葉劑,殘留至今仍危害當時參與的人。
看到這裡心中浮現內部殖民的概念,直觀上把美軍基地之所以設置在沖繩連結到蘭嶼核廢料,或八八風災遷村重建無視歷史的粗糙作法,但實際看過的資料太少,當下只能有一些模糊的連結。

正好隔天的報紙社論寫到「構造的沖縄差別」(結構性沖繩歧視)的定義,是"把日本從屬美國的美日關係的矛盾轉嫁給沖繩,並以此安定美日關係。"(新崎盛暉的定義,轉引自〈琉球タイムス〉2014/9/29桃原一彦「県外移設論の理解必要」)
作者希望論述的,大約是不要將「縣外移設論」(基地移出縣外到「本土」)完全當成「反對縣內移設論」(哪裡都不需要基地的和平反戰)的對立面,而忽略從實際身處其中的沖繩當地人看待、忽略可以置身事外就是一種特權。婚後住在琉球的台灣人的觀賞心得裡也提到,剛來覺得報紙每天都報基地的事很煩,後來才知道當地人的聲音幾乎真的不被理睬。(網址:http://ppt.cc/IT0x)

印象最深刻的兩個點,之一是安次嶺先生說希望自己的小孩們成為「やんばる子」。導演安排了很多安次嶺家的日常生活畫面來呈現反差,而山原地區其實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好環境,這是居民想要留下來給後代的。之二則是靜坐普天間基地的時候,美軍在門裡事不關己的訕笑表情(給人真正事不關己的感受,甚至連「你們這群暴民」的負面感受都不是),明明不難想像到卻還是很震撼。當新聞演講總得用心處理重要的政治法律延伸到外交和世界體系之類大問題,或許紀錄片某個程度上最珍貴的部份,正是呈現具體互動場面裡,真正接觸到的每個當事人的一些樣子。


ヤンバルクイナ(漢字作山原水鶏)的保育在沖繩也是重要議題之一,
校門口的摩斯漢堡也發起保育募款。其實來這裡我才第一次知道這種鳥


現場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甚至很多就是相關居民,學生反而不太多。紀錄片放完的時候大家拍手拍了很久,名護市長稲嶺先生演講、琉大學生講抵抗ボーリング調查(鑽井探勘)的過程,講到激動處不時響起全場掌聲,當場因為其實很多都聽不太懂,總陷入要不要一起拍手的糾結,但當場感受到的是貼身經歷的人最直接的感受和情緒,一切立場討論筆戰暫時變得無足輕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