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沖縄]0421日誌:漢字與既得利益(?)

相信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出生在懂漢字的國家這件事對學日文而言真的是很大的優勢,但直到有其他國家來的同儕可以比較,才會真正發現會漢字的優勢/原罪之大。

1.漢字怎麼了
老師最喜歡邊發給大家預習的單字表,邊對我們說「哎呀雖然你們應該都知道意思了。」我自己也有隱約察覺到這件事有點怪,但沒有特別不滿就沒理他,另一位台灣同學W就對這樣的現象頗為不爽。例如,有次他跟老師聊到新來的留學生日文都很厲害,老師就回他:「不會啦,你們會漢字大贏欸。」但畢竟漢字再強都無法代表我們的日文程度多好。如果可以的話,多少會希望除卻漢字這勝之不武的部分,關於日文其他方面的努力也可以被看到,或老師在其他方面可以一視同仁一點。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也是我們小時候花了很多力氣寫了作業簿得來的(我努力所以上台大跟家世背景沒關係?);當然我們可以說,訓讀我們也要背很久阿,搞錯使用時機的時候我們反而更混亂阿;當然我們可以說,語言各自有各自的遠近、各自有各自優勢,也有文字比中文難聲調比中文難的國家,也許別人的文法離其他語言比較近諸如此類。
但同時,好處也遠遠大過我們的想像,最重要的莫過於從小到大對漢字「有感」,我只要記一次念法,拼拼湊湊很快也念得出很多音讀,就算因為連濁因為變音因為大つ要變小っ念錯也可以馬上改過來、即便是沖繩毫無意義湊漢字的地名們,即便我學會念「銘苅」(めかる)下次也念不對「謝苅」(じゃーがる),我還是可以用中文簡單記得地名;又譬如,學術文章裡出現「自由意志」阿或「排他性」或「植民地主義的」或「霸權」等等,我通通不用查字典甚至通通也不知道讀音還是看得懂,我閱讀的樂趣和耐心不會被查字典一點一點消磨掉。
我們不能用「我們也有我們的辛苦」為由來模糊掉或抵消掉現在這個時間點的既得利益,即便那有一部份是事實,也有一部份可能一直以來確實被制度也被輿論忽略。就像大家常說重物都是男人搬,養家都是男人在煩惱,男子氣概對缺乏男子氣概的男孩們也造成壓迫,所以我們有了男性研究,我們希望所有性別的理所當然都消失,對任何性/別的壓力都消失。而不是說,所以女性主義都不需要關於性別的討論也不需要,然後繼續回去過性別角色分立性別不平等的生活。

2. 困窘
身為漢字國家是(小到接近無關緊要的)原罪,身為生理男是原罪,身為台北人(雖然新北跟台北仍有差異但新北還是占用比台北稍少的許多資源)是原罪,身為異性戀是原罪(雖然我不是),我相信如此,但這不代表既得利益者把大部分的時間拿來懺悔,或把利益通通交出來事情就會解決。好,接著,我們說我們不能選擇天生的身分,但我們可以選擇態度,所以我們隨時看著自己的身分,隨時提醒自己要有意識要反省,甚至不只意識到要盡可能在實做面不要加深不公平,然後呢?時常還是受到批評,時常被讚美還是來自這個身分,而不是自己努力完成過的。於是偶爾,我們覺得不甘心。
但再不甘心、覺得對方的批評再超過、覺得對方一再套用刻板印象再煩人,我都認為我沒有資格激烈回嘴,我沒有資格做多餘冷靜小心表達以外的事,因為身為既得利益者我絕對有不能理解的麻煩。身為母語是中文的人多少都有我們不能理解的漢字閱讀困境,身為生理男絕對有一些生理女的痛苦和擔心,是我聽了再多次也無法體會。並且,也絕對有一些同志的日常煩惱,是身為異性戀不曾想過,或即便聽過即便理解,也不必時時刻刻操心的。
最後我能做到最積極的事,也只是用立場表態和實際行動一再證明自己想要改善,但即便如此,我依然不知道,當我們現場面對那些針對我們既得利益的批評、甚或只是正向卻不盡公允的刻版印象評價,到底我們應該用什麼表情、什麼態度面對它們。我絕對不會說我都懂,但更不會說對方沒資格這樣說。小至不知道老師當著全班面分開漢字國家分開的時候,怎麼面對其他同學或許包含羨慕也包含不以為然的表情、不知道怎麼回應女生苦笑著跟你說「好好喔你們男生可以晚歸可以當背包客父母都不會擔心」;大致不知道怎麼跟別人開口說我是哪裡人,第一次去艋舺公園小田野的那種懷著微妙歉意的不自在。
我覺得困窘到不行。卻怎麼樣也得不出一個好的回應方式。

3.讀解課異文化
讀解課的兩篇文章在討論日本跟外國的異文化摩擦,一篇講日文很好的義大利人,說日本人本質上就是不願意改變的民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到現在還是不能穿鞋進室內」;另一篇則在講日本人說「すみません」之類的隱微邏輯,裡面把美國人描寫得極盡個人主義,絲毫無法理解日本人問候「你去哪裡」其實根本不care你的隱私,同時說「日本人わかる」(は的取り立て讓這句大概是翻成「是日本人就會懂」),看得熱愛學習日本文化同時有在動腦思考異文化差異的美國同學超生氣,覺得寫文章的人太驕傲而且對美國人充滿偏見。
邊讀邊對前者感到他媽超不舒服,心想這人也太充滿對亞洲人的偏見了吧,但看後者的時候卻很自然的。沒有看到國家之間權力關係視異文化為均質平等的異文化溝通絕對是假的異文化溝通,但先入為主的偏見們也未必就比較好。


另外,文章裡還講到「外人扱い」(外國人待遇)大家討論到,最受不了的是看到外國人就馬上說英文,去買東西確實常被用聽不太懂又擠得很艱辛的英文(因為不習慣日本人的口音和那個口音的邏輯,台灣人的口音我就可以聽得懂)問話,偶爾真的忍不住在心裡抱怨「夠了雖然不是很厲害但我真的會日文而且可以確保聽得懂你講話也可以確保我講你一定聽得懂所以可以拜託求求你跟我講日文嗎你講英文有口音我也有所以反而無法溝通。」可想而知班上日文超強的歐美人們肯定飽受摧殘。然而仔細想想,雖然好心確實不一定代表產生好結果,但人家也是拚了命想跟你溝通,總比發現你日文不太好就不理你跟你說沒座位了打烊了還好一百倍(以前在東京遇過),如果我去韓國大概就會一直很想說拜託跟我講英文吧。

4.
絕對不能覺得自己的既得利益是理所當然或因為運氣好就毫無自覺,但也未必別人既得利益就非得把人家嗆得體無完膚,畢竟我們有時候也在套入偏見,即便說的是「罪證確鑿」的事實,但也許你我他都努力在意識在努力在改變,也許對方也面對那種意識到卻不知從何回應起的窘迫。
也許我們可以對別人,也對自己溫柔一點。


p.s.之前每次都喜歡嗆李太一開始就住會館,剛開始多少真的有點不甘心,但如果真的是歐美人優先剩下的抽籤,其實剛好抽中的李太應該最公平相對於歐美人和制度不該被嗆才對,所以其實我後來有偷偷反省(但還是很愛開李太玩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