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雜感][家教]「說教文」與閱讀測驗

 
 剛看了之前家教小孩的閱測錯的題目,還是我買的,覺得有點後悔又抱歉——這種現在看兩三篇就狂翻白眼的文章,以前到底是怎樣聯絡簿也看練習卷也看阿。
 
 他錯的很多都是文意理解,像這篇,本文主旨到底是熱愛生命還是珍惜時光呢?
 很顯然這種題目選錯也不代表你閱讀能力真的糟到哪去,可能只是我們需要再想細一點或一些小技巧。
 我們通常確實不把閱讀測驗的說教文當回事,只是要選對的話,我對內容想法如何根本不影響我選答案,或甚至我可能對內容根本沒想法。所以這些內容既未必會成為我真正相信的東西,也未必會引起我的反感。
 然而我認為這些說教文過度出現在閱讀測驗裡,仍然對學生們產生一種隱性的煩人灌輸,如果不是暴力的話(什麼英文語法XD)
 說教文創造出一些理解人生的思考框架,一些對立二分的軸線,比如熱情與消極,樂觀與悲觀,努力與懶惰。這些架構未必像常見的批評那樣真的在「說教」,比如一直叫大家正向思考,或必然創造出某種狹隘的成功人典型,但又剛好對上了一些模稜兩可的道德觀,所以看起來既理所當然又有些陳腔濫調,也讓大家不太認真面對它們。
 但這些二分的框架可能排擠掉我們想像別種空間的可能性。
 我們不一定百分之百同意熱情,樂觀,積極,努力的人生就比較好,但我們隱約覺得可以把別人,還有自己,放在這條線上評價。
 一方面其實人會遇到挫折的背景、各種機會與偶然,以及他認識挫折的方式受什麼影響,其實都遠遠更複雜,一方面思考人生應該還有各種可能的框架吧。雖然我也不夠有創意,但至少比如說,不要那麼多把價值觀個人化的文章,多探討多種多樣的關係,或敘事性的個人經驗有時候也可能比硬舉例之後大半都在抽象反覆人生態度的說教文們更有啟發性。
 必須再次重申並不是要批評這些框架本身或其真實,並不是他們「本身就是沒價值的說教」,而是它們想達成的勵志效果需要一些社會條件配合,對於人生才剛開始的國中生(至少如當時的我)而言,他們就像菸害防制或不談性只教要戴保險套的反向,就像只談受害慘烈不談加害的和平教育,說教但力量又有點單薄,
 
只會等到我們老一點,覺得它們很煩又浪費時間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