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性別]告別式公祭的性別結構

[家祭]
參加過的人大概都知道,或許稍有不同但大同小異。男女眷左右分開,重要性排序按照1內外2長幼3男女,長子>其他兒子>長孫>媳婦>女兒~=內孫>女婿>外孫。(當然名義上如此但實際的權力分配上媳婦跟女兒未必如此)從靈堂角度看,男左女右,長子開始排,媳婦開始排,不夠排到第二排。

[公祭]
不管是縣長立委議員,如果他敬禮完要跟家屬握手,男生幾乎只跟男眷握手,女生比較多會男女都握。甚至有些人寧可握到男眷的第二排也不去女眷那裡。
與其空說重男輕女,不如說大家對家庭倫理中男女位階的想像就是如此。
然而,女生向女眷握手很明顯一種同理安慰,我認為是男性身為在社會裡相對特權的一方,沒有習慣或照顧到(家人以外的)女性感受、處境,對他們而言這就是個公事,是個社交。
另外有種可能性是,因為比較多人脈是男性家屬找來的,所以自然會來向男方致意,確實如此,我爸的朋友也有不少就只向他示意。
但這些在整個治喪過程中(包括花怎麼來、輓聯怎麼來)需要的人脈,會不會因為原本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男性家屬在外工作,同時被期待應該培養這些人脈,而比較容易找到人,最後加深了誰講話比較大聲的權力差距呢?(雖然我們家是沒有這樣我們家蠻平等的)

[問題]
1.
也許說到這有些人會覺得想這麼多幹嘛,但正是這些細緻到令人讚嘆(?)的兩性分工環節,讓人沒辦法只改一個不如我們意的地方就挑戰整個結構。

比方說,我們開始想,我們不需要這麼多政治人物花時間跑公祭你不如好好想想國家怎麼辦,那我們就必須同時減低人脈社交=男子氣概的預設,讓叔伯爸爸不用找這些人。
又比方說,我上面說了寧可跟第二排男眷握手,難道我們要的是各握一排嗎?如果是這樣我就沒有反省內外之分不是嗎?

剛說我們家蠻平等的。比起很多家族長輩過世兄弟姐妹決裂,我們大概可以說是真的很彼此尊重彼此體諒的家族,令人慶幸,但傳統的性別角色預設在我們家並沒有什麼改變。

昭如上課舉了重視女權的美國女星說自己是人道主義而非女性主義的例子。沒錯吧或許我們的目標是大家都平等的人道主義,但我個人沒辦法相信,一個跳過不檢討性別盲ㅁㅁ盲的社會,能直接達到真正無預設的平等這一步。

2,
我願意為我爺爺磕頭,我不願意為僵化的男女架構磕頭,但我還是都磕了。我絕對是再生產這個結構的一員,絕對是自我矛盾的結構共犯,如果我早先覺得有問題,我就應該跳出來說這樣不對,應該從頭反對這些家族遊戲

嗎?
吵翻整個家?或像德蘭上課說的,等老人都走光就好。

我們都還在途中。有意識,找到機會就戳一戳,例如我找機會跟我的家人討論這個現象,但我不選擇極端的一走了之,我們也在等待。

3.
還記得剛開始吵同婚的時候,大家說不能結婚的伴侶萬一對方過世只能最後私人個別朋友拈香,好像多年感情互相扶持的事實全被否定。
但我問了自己,我真的想要作為同性別的伴侶站在家眷席最重要的位置上,捲進這些牽扯不清的家族遊戲裡嗎?
我才不要,如果我從一開始就覺得這些該被打破的話。我不要當最重要家屬,也不要當無名朋友拈香,我想要站在後面微笑著看看這一切就好,如果我有選擇。

但當我說我不要,並不代表我不想要我們的愛被家人被社會認可,但就像上面說的,我們在找一個平衡的抵抗方式,我們還在途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